低碳财税政策(陈新平) 上一个 | 下一个

商品描述

包装清单

保修条款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不断地从专业层面向社会公众层面和国家层面转移,全球气候日趋暖化这一客观现实,使得对其研究也开始由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转向更高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层面,甚至转向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危机的研究。全球气候变暖不仅是21世纪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当今国际外交舞台上各国相互较力的政治、经济议题。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会变得异常活跃,国际上的合作会变得越来越急迫,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也将不断地、持续地得到推进。而与此同时,受制于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成因的科学认知程度,受制于各方的政治意愿与对经济利益的考量,各种合作与谈判将有可能变得冗长复杂和艰难。综观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的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再到后京都时期“巴厘路线图”的制定,以及哥本哈根谈判协议的达成,无处不充满着曲折与变数。在温室气体减排的历史责任认定上、在温室气体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等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统一认识的过程将是十分艰难的,比如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仍游离于《京都议定书》之外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实际上,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而且两大阵营内部也各自存在着较大的观点分歧。鉴于全球气候谈判时常陷入停滞不前的状况,国际社会开始对《京都议定书》下的气候治理模式进行反思。虽然《京都议定书》制定的量化减排目标指向明确,但实现目标的阻力大,履约成本高,对经济发展确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以充分反映各国的利益诉求,尤其是要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优先权及减贫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承认发展中国家发展优先权,强调发展与减排并重的“低碳经济”概念应运而生。目前,“低碳经济”概念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成为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立场的一种柔性手段。

综观全球能源与气候危机的形成过程,人们开始反思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能源生产以及消费模式,寻找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的步伐不断加快,走低碳发展之路越来越成为不可回避的选择。这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其次,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国力的逐渐增强,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更多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在挑战中谋求机遇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必须加快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进程。为此,国家已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纳入“十二五"规划当中,同时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减少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左右的目标。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必然选择。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国既有发展的优先权,也有保护气候的义务,在制定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在考虑发展目标时,要将气候目标统筹起来安排,通过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协调两者之间关系,寻找工业化与应对气候变化之间的平衡点。由于低碳经济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自身促其快速发展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力和引导力,加快市场在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以及提高能效等方面的前进步伐,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保障、调节作用,以期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保持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目前国内学术界、理论界系统地从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层面研究气候及低碳经济问题的并不多,这次由中国低碳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推出的“21世纪低碳经济研究系列丛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该丛书所涉猎的大部分问题,不仅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且能较好地与国际上的前沿研究和主流观点实现同步,可以说是在当前低碳经济政策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好书。

该套系列丛书的作者中,既有研究低碳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的资深专家,也有研究能源金融、财经外交的青年学者,相信他们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和聪明才智,一定能使读者们有所收益,同时,实现作者们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愿望。

热销图书排行
 

书友留言

 

商品评论
表情:
内容:
用户名:
验证码: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