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行为永远是个“谜”。许多研究人员都试图解开此“谜”,但结果却总只是“接近谜底”。为了解开这个“谜”,研究人员必须回答“哪些因素影响了投资行为”,或者说,“哪些因素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有用”。作为信息披露重要内容之一的财务报告,特别是会计盈余,对投资者的决策是否有用,理所当然成为会计人员的研究重点,因为它事关会计存在的必要性。:Ball和Brown(1968)的经验会计研究的开山之作就是对会计盈余决策有用性的检验,并且近四十年来盈余的信息含量一直是会计研究的重点。但除了会计盈余(数量)外,财务报告中的其他信息是否对投资者有用?探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更确切了解市场投资行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ou和Penman(1989a、1989b)、Lev和。Thiagara.jan(1993)等通过检验后发现: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除了利 用盈余数量信息外,也利用盈余质量信息。在中国新兴证券市场上,赵宇龙(1998)、陈晓等(1999)证明了会计盈余(数量)具有信息含量,但盈 余质量信息是否也具有价值相关性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对于了解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行为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 在美国,盈余质量是会计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实务界和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会计学术界之所以把盈余质量作为研究重点,是因为经验证据表明:会计盈余与投资决策变得越来越不相关,进而引发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怀疑。实务界和监管当局关注盈余质量,是因为证券市场上的盈余管理和会计欺诈行为导致盈余质量低下。美国会计学会在2001年把盈余质量作为一个大型研究项目,包括开发新的研究和教育资源,为该领域的论文在学会期刊上发表提供机会。这个项目得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支持。迄今为止已完成的工作包括召开以盈余质量为主题的2003年学会年会,三本学会期刊出版了盈余质量专辑。这些努力促进了盈余质量的研究。 有鉴于此,我把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试图构建盈余质量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改进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政策建议。本书共分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介绍研究背景和选题动机,辨析贯穿全书的四组概念,它们是价值相关性和信息含量,全面收益、盈利和净利润,盈余质量分析与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分析,盈余管理、会计欺诈和盈余质量,最后说明本书的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盈余质量基本理论研究”,构建盈余质量的理论框架,分别从计量观和信息观的角度界定盈余质量的内涵,并利用信息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在计量观下,盈余质量是指报告盈余反映经济盈余的程度。在信息观下,盈余质量是指财务报告使用者根据各种信息感知报告盈余与未来盈利预期的关联程度,可以用在报告盈余高的条件下未来盈余预期高和报告盈余低的条件下未来盈余预期低的条件概率表示,并且例证了盈余质量在单人决策系统中的作用。本章最后运用信息经济学原理分析盈余质量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第三章“盈余质量的分析与评价”,归纳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总结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影响盈余质量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也称为“不 可控因素”)和内部因素(也称为“可控因素”),前者如政治环境、会计审计规范、其他法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和市场中介。内部咽素又进一步细分为会计因素和非会计因素。非会计因素具体包括公司组织结构、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劳资关系以及产品;会计因素具体包括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酌定性成本等。我把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归纳为五种:市场评价方法(盈余反应系数)、时间序列评价方法、基本分析评价方法、现金流量评价方法和其他评价方法。 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市场反应的实证旃究”,回答两个问题:股票市场除了对上币公司报告的盈余数量严生反应外,是否也对盈余质量产生反应?股票市场如何对盈余质量进行反应我构建基于财务报告的8个基本信号计量盈余质量,利用中国沪、深股市1995~1999年数据证明了市场对盈余质量计量产生反应。统计结果表明市场反应与基于财务报告基本信号的盈余质量计量正相关,即盈余质量高的样本组的盈余反应系数比盈余质量低的样本组大,并且盈余质量 对未来一年盈余变化具有显著预测力。 第五章“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了问卷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在前面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我通过调查问 卷从投资者直接获得对盈余质量的认识。 第六章“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改进”,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别从会计技术的角度、会计制度安排的角度和环境的角度,提出改进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