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链接: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立信会计用品有限公司网店 | 京东网店 | 天猫网店 | 内网系统 |
5.5集团化预算管理的发展 | ||||||||||||||||||||||||
| ||||||||||||||||||||||||
预算管理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应用极为普遍,尤其在美国、欧洲及日本,大多数企业集团都利用预算进行管理。一项对美国400家大型公司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美国公司都运用了预算管理这一方法。具体行业比例如表5.1所示。 表5.1 美国400家大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行业比例
从运行模式上看,国外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是与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的,多数集团都有专门的机构对市场进行预测和制定预算,并特别注重编制体现集团今后发展的中、长期预算,包括组织目标、人事管理目标也都有相应的正式预算加以保证,特别是日本和德国的企业集团,尤其重视人力资源目标及其预算。 现如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仍将预算作为实现管理控制和对子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由于主要决策者没有其他可行的非正式控制工具,因此更加强调满足预算的要求。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在不断地对预算管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推行作业成本法(ABC)而闻名的国际研究机构——跨国高新技术制造企业联合会研究并规划出一种“超越预算”的松预算管理模式,使企业预算管理能够更加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管理环境。 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基于国家财政预算制度,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全都被纳入财政预算,在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虽然企业的预算管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这种预算机制完全与财政预算融为一体,企业的预算只是附属于国家财政预算而成为国家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的部分企业开始实行定额管理,60年代推广了班组核算管理,80年代又推行内部银行、责任会计制度以及经济责任制、全面质量管理、市场预测、目标管理等多种企业管理方法,这些管理方法对加强企业管理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不断转换经营机制,不少企业开始推行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对未来的工作也从“计划”转变为“预算”。企业管理控制的中心目标从完成生产的品种、产量计划,逐渐转移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来。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被引入,预算管理开始以全面预算或总体预算的形式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在部分企业被采用。这就使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工作,使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理论与方法因其在国外企业中的应用成功被引入我国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中。我国的部分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某一研究课题曾对5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管理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1/3左右的企业开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我国许多企业集团开始借鉴国外企业的做法,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并初见成效。中原油田、四川长虹、宝钢股份、山东华乐集团、广东美的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浙江巨化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都对全面预算管理做过有益的探索[8]。 |